layout: true class: typo, typo-selection --- count: false class: center, middle, nord-dark # 流星与流星群及有关研究的介绍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目录
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基础知识介绍 /Definition/ > 存在于太阳系中有许多微小的流星体,这些流星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绝大多数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,抛物线很少,双曲线则几乎没有,这表明流星体是太阳系内的天体,它们大多由星际空间的尘埃、彗星碎片、冰块等组成,直径从几微米、几厘米至数米不等. 在它们绕日运行的过程中,速度可达 $42\text{ km/s}$,有时会接近大行星,便会受其摄动,从而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. 如果它们闯人地球大气层,就会与地球大气发生摩擦,灼热熔化,并产生亮光,形成流星. 质量较大的流星体,在磨擦中爆炸,产生火球,亮度超过 $-3\text{ m}$,此为火流星. > 每年可有几次看到许多流星从星空中某一点向外辐射散开,这叫流星雨,同流星群有关.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众多流星体称为流星群,它们的共同轨道在一定的宇宙空间同地球轨道相交. 当地球经过这一空间时,流星群几乎以相同的速度和同一方向冲进地球大气,形成该天空区域的流星雨.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基础知识介绍 /Classification/ > 按照出现的规律分类,有: > > 1. 流星群分布均匀,每年均可观测到,如英仙座流星雨; > > 2. 流星群分布不均匀,只有地球与流星群的密集部分相遇时才能观测到,如狮子座流星雨.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基础知识介绍 流星出现具有一定规律: 1. 彗星本身是周期性运动的,因此其产生的流星雨一般是周期性的 (不过,找到非周期性的流星群是发现杀手彗星的关键所在); 2. 下半夜多于上半夜. 简单的理解是下半夜观测者在地球公转轨道的前进方向上,流星群迎面而来; 3. 北半球下半年多于上半年. 地球公转时,朝向点总是落后太阳方向 90 度,和太阳一样在黄道上移动,因此在秋分时朝向方向达到中天最高,看到的流星更多.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基础知识介绍 流星雨的辐射点: 1. 观测辐射点:字面意思,就是由观测所确定的流星雨辐射点,这是最简便的手段,也有比较精确的现有数据; 2. 计算辐射点:理论上可以计算母体彗星的轨迹来确定辐射点,但是近地轨道的扰动很大,导致这种方法给出的数值不是很精确; 3. 还有一种可能是一个流星群对应多个辐射点,这是因为母体彗星轨道根数的变化,或者流星群本身的分裂.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基础知识介绍 轨道测定:比较一颗流星是否属于某一个流星群,需要轨道测定. 比较普遍的方法是下面的 $D$ 判据 (由 Southworth 和 Hawkins 提出,后经 Asher 等改进), $$ D^2 = \left(\frac{a_1-a_2}{3} \right)^2 + (e_1-e_2)^2 + \left(2\sin\left(\frac{i_1-i_2}{2} \right) \right)^2 $$ 式中,$a_1$、$e_1$、$i_1$ 分别是流星的半长轴、偏心率和轨道倾角 (轨道根数),$a_2$、$e_2$、$i_2$ 是流星群的相应参数. 判据要求 $D < 0.25$ 才能判定流星属于该流星群. 该判据的优点是简单易用,缺点是对小天体的轨道不敏感.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基础知识介绍 .st.noborder.st-hline.mb-xs[ | 流星群 | 母彗星 | 活动性 | 周期 | 相关流星雨数 | |:----------:|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:|:----------------------:|:----------:|:--------------:| | 双子 | 3200 Phaethon | 老群 | 很短 | 4 | | 英仙 | 109P/Swift-Tuttle | 活动群 | 长 | 1 | | 金牛 | P/Encke 和多个阿波罗群小行星 | 活动群 | 中等 | 12 | | 狮子 | 55P/Tempel-Tuttle | 年轻的再发性活动群 | 中等 | 1 | | 象限仪 | 96P/Machholz、149P/Mueller 及小行星 | 老群 | 短 | 8 | | 哈雷 | 1P/Halley | 木星族老群 | 短 | 2 | ] .center[Table 1. 与彗星相关的几个主要流星群及其特征]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历史研究
主要研究流星群与母体彗星之间的关系、提高观测精度、计算流星群的辐射点.
成立国际流星组织 (IMO) 和 IAU 流星资料中心 (IAUMDC).
一批太阳系近地小天体的空间观测计划相继实施,同时英仙座强流星雨、狮子座强流星雨再次爆发和回归,产生一些深层次的物理问题.
--- class: nord-dark ## 历史研究 目前的流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(From [quan787](https://github.com/quan787)): - UFOCapture 对摄像头的兼容依然不算好,网络摄像头需要用 rtsp-OBS 插件 $\to$ UFO 这样的转接方式,这个过程也十分消耗 cpu 算力; - 真正掌握 UFOAnalyzer 和 UFoOrbiter 对流星进行多站定轨的人还是很少,这两个软件汉化不完全、操作很复杂; - 收集全国的流星数据,对流星进行常态化的定轨,还是非常困难,积累的数据通常只是以视频形式分散在爱好者各自的电脑中; - 现有的摄像头参数设置不正确,让流星视频“好看”的设置反而降低了数据质量; - 文件格式无法兼容,avi 视频只能在 UFO 系列软件中使用,而不能导入天文学现有的工具链中进行深度处理; - 时间精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,定轨时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差. --- class: nord-dark ## References - 《流星群研究》周洪楠,王龙,张国防,2000 年 - 《流星雨的形成和观测》刘鹏,2003 年 - http://blog.meteoroid.fit/ --- exclude: true ## Thanks .card.float-right.width-20[ .img[] ] The template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open source project: [Remarkjs](https://github.com/gnab/remark) [Typo.css](https://github.com/sofish/typo.css) [Pure.css](https://github.com/pure-css/pure) [Nord](https://github.com/arcticicestudio/nord) [Open color](https://github.com/yeun/open-color) [CSS spaces](https://github.com/badabam/css-spaces) [Remix Icon](https://github.com/Remix-Design/remixicon) [Fork me on GitHub CSS ribbon](https://github.com/simonwhitaker/github-fork-ribbon-css) [Decktape](https://github.com/astefanutti/decktape) [Vue.js](https://cn.vuejs.org/index.html) [Quasar](https://quasar.dev/) [Devices.css](https://github.com/picturepan2/devices.css) [Mermaid](https://github.com/knsv/mermaid) [MathJax](https://github.com/mathjax/MathJax)
Fork me on GitHub